美白化妆品归类特殊产品,或迎来涨价潮
美白化妆品将纳入祛斑类化妆品管理相关要求,不但审批时间长达一年多,而且审批费用也被企业质疑太高。日前,广东省日化商会针对该新规召集企业召开了研讨会,会上,企业代表们连连诉苦。而广东省日化商会秘书长余雪玲直言:“羊毛出在羊身上,企业检测投入成本的大幅增加,未来肯定会演变为终端价格提涨,由消费者来买单。只是暂时还不会那么快涨价”。但也有业内专家认为,这其实也对企业的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产品将面临退市。 审批时间太长 走完流程至少1年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去年12月发布通告称:“为控制美白化妆品的安全风险,决定将其一并纳入祛斑类特殊用途化妆品实施严格管理。”虽然新规2015年6月30日才生效,但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留给企业的申请时间很紧,光产品检验就要105天,然后进入产品生产能力审核,估计要58个工作日,再加上产品申报受理及技术评审,需要125个工作日,即便在非常顺利的情况下,一个新美白产品走申报流程就需要355个工作日。扣除国庆、五一等假日,起码一年多才能拿下来。 广东省日化商会秘书长余雪玲表示,目前全国日化行业涉及美白的产品占了三分之一,全国有3800多家日化企业,每家美白产品基本不少于10款,有的甚至占产品比重80%,若所有产品都要申请特证(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证书),那么差不多有4万个证需要批,但国家历年来批下来的特证才约1.9万个。而按照食药监总局官网数据,2013年共计审批的产品数量为2200个。 “可想而知,如果现在所有的企业均在同一时间进行美白类产品的申报,所需的时间将会很长”余雪玲说:“大企业计划性强一点,走流程相对顺利一点;中小企业就惨了,至少得提前两年做准备。但另一方面,日化产品都是时尚快消品,等两年后拿到证,估计也是个”废证”了”。对此,来自广东汕头的某日化企业代表洪先生提议:“应该将所有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全部放开”。 生产成本大增 单品审批费超2万元 价格也是被热议的问题。“毒理学检测11900元,人体斑贴1800元,加上生产能力审核费1500元,以及产品申报北京来回差旅费5000元,一件单品光审批费用就要花20200元。”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 “其实特殊化妆品的检测费用成本在8000元左右,但因为指定了检测机构,价格也高了。另外由于很多企业实力不够雄厚,所以一般会委托中介机构代为申请,还要额外支出5000~8000元的中介费,而且这还需要保证是在一次性通过的前提下,否则费用远远不止如此。”某主要从事OEM生产的日化企业负责人叶先生表示:“如果按照现行的规定,将会有大量的检测费用流入检测机构”。另一位参会代表也担忧,这使得行政审批的寻租空间很大。 “日化产品由于属于时尚潮流产品,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比较频繁,如果按照新规的要求,每个单品即使只是进行某个成分的微调整,也必须要重新申报审批,如此算来申报审批的成本费用将大增。” 白云区某日化企业负责研发的林先生说。而且如果不及时申报,在检查中出现问题,不仅造成生产销售的损失,还会上“黑名单”,造成名誉上的损失。 “我们愿意接受监督,但希望检测费用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上述企业代表叶先生告诉记者:“我们公司涉及美白的产品共有128个,其中需要申请特证的有4个,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算下来,光是检测费用就已经需要几千万,而且除了费用的问题,光是准备材料就需要大量的工作,无形之中也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而记者了解到,该企业2013年的回款额大概8000万左右。 未来影响 美白产品或迎来涨价潮 “羊毛出在羊身上,企业检测投入成本的大幅增加,未来肯定会演变为终端价格提涨,由消费者来买单。只是暂时还不会那么快涨价”余雪玲表示。 国家食药监总局表示该新政的实施是为了控制美白化妆品的安全风险。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审批制其实并无法杜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成分添加,也并不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就以去年轰动一时的嘉娜宝杜鹃醇美白产品“白斑”事件为例,杜鹃醇实际上2008年在日本就已经是批准使用的原料。目前,美容院相对来说是美白等功效性产品的“重灾区”,一些美容院产品为了追求效果为不惜添加各种违禁产品,而申报新政反倒容易被“利用”,让美容院在向客人推销时多了一层强调功效的“说辞”。 “政府对美白产品应该是以市场监管为主,而不应该在经营环节变相的增加审批。用行政许可代替市场监管本身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参会企业代表洪先生说。 业内建议 基于原料制定弹性标准 “其实,我个人认为”美白”跟”祛斑”是有区别的。”一位多年从事美白产品生产的业内人士指出,”美白”的方式很多,有物理掩盖式,例如粉饼、BB霜等能达到暂时美白效果的;有漂白式,通过氧化还原的方式美白;还有医治黑色素的方式,通过长时间的皮肤吸收进行改善,达到祛斑效果;还有加速皮肤角质层的更新提升皮肤亮度让皮肤看起来显得白净的,还有通过皮肤免疫反应来改善肤色美白等等多种方式。因此不能笼统地将”美白”与”祛斑”画等号。” “其实我们应该学习国外,比如说像韩国,建立基于原料的管理体系,基于原料和产品的标准,制定弹性的申报材料,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模式。或者是学习美国FDA,更多的是从美白产品的原材料例如氢醌等进行源头管理,并进行长期的跟踪。” 余雪玲指出。 不同声音 新规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 虽然企业忧虑重重,但也有业内专家认为,严格审批制度将促进行业洗牌。日化营销专家冯建军表示,近年来特殊用途化妆品出问题的情况比较多,化妆品政策大修,将有助于改变市场管理某种程度上的失措,让行业变得更加有法可依。 亚洲PH PC咨询公司总经理谷俊表示,依照国内现有的化妆品法规,特殊用途的化妆品是不可以委托生产的,而很多化妆品企业一开始都是以OEM的方式进行市场开拓,若一旦扩大特殊化妆品监管的范围,即意味着很多产品将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通过政策调整进行行业洗牌的同时,其实也对企业的产品品质保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内人士彭先生表示。 “现在市面上到处都是美白产品,又杂又乱,同一家企业生产的类似产品也能整出好几个系列来。严格审批制度能淘汰部分实力较弱的品牌,留下有实力的大牌,挺好。”热衷于美白的消费者谢小姐对记者说。 |
(编辑 天健华成)
相关阅读
- 中检院关于发布《儿童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23年第1号)
-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公布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
- 【互动】广东局|化妆品注册备案宣称含α-羟基酸,均需检测α-羟基
- 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化妆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清单
- 国家药监局|21项制修订项目纳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立即
- 化妆品备案注册申报的20种情形被判定为“建议不批准”
- “广东药监”:牙膏不能“抗幽门螺旋杆菌”
- 中检院关于征集《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制修订项目承担单位的通知
- 福建药监局拟取消未提交普通化妆品年度报告74家企业的产品备案
- 浙江省化妆品审评中心关于接受业务咨询的公告
- 落实《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工作部署会在广州召开
- 北京市药监局重申:化妆品标签禁用“医院研制”“配方升级版”等易
- 国家药监局网上办事大厅常见问题解答
- 怎么正确使用防晒喷雾?
- 北京互联网媒体涉嫌违法量,特殊化妆品位列第五名
- 美国《2022年化妆品法规现代化法案》重点内容介绍
联系我们
- 固定电话:86-010-84828041/42
- 400电话:400-6167-168
- 邮箱:zhuceabc@zhuceabc.com
- 联系微信:
- 13601366497(化妆品类)
- 1801335159(特殊食品类)
头条阅读
热门排行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