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压耐缺氧实验
1.1 原理
缺氧对机体是一种紧张性刺激,影响机体各种代谢,特别是影响机体的氧化供能,最终会导致机体的心、脑等主要器官缺氧供能不足而死亡。
1.2 材料
250mL磨口瓶、秒表、凡士林、钠石灰(或等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钙)。
1.3 实验动物
推荐用近交系成年小鼠,单一性别,18-22g,每组10-15只。
1.4 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
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二个剂量组,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受试样品给予时间30天,必要时可延长至45天。
1.5 实验步骤
各剂量组经口连续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溶剂,于末次灌胃后1小时,将各组小鼠分别放入盛有5g钠石灰的250mL磨口瓶内(每瓶1只),用凡士林封瓶口,盖严,使之不漏气,立即计时,以呼吸停止为指标,观察小鼠因缺氧而死亡的时间。
1.6 统计方法及结果判定
缺氧时间为计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 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P≤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受试样品组与对照组比较,存活时间延长,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则判定该实验结果阳性。
1.7 注意事项:
1.7.1 每个磨口瓶内最好只放1只小鼠,以防互相干扰影响耐缺氧能力的测定。
1.7.2 磨口瓶一定要密闭封严,以防漏气,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1.7.3 磨口瓶必须等容量(误差±1mL),实验前先用水加以校正。
1.7.4 每批实验动物的体重应尽量保持一致。
2 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实验
2.1 原理
亚硝酸钠使正常二价铁血红蛋白转变为三价铁血红蛋白,破坏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死亡。
2.2 材料
亚硝酸钠 秒表 1mL注射器
2.3 实验动物
推荐用近交系成年小鼠,单一性别,18-20g,每组10-15只。
2.4 剂量分组
同1.4
2.5 实验步骤
各剂量组经口连续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溶剂,于末次灌胃后1小时,各组动物按200-240mg/kgBW剂量腹腔注射亚硝酸钠 (注射量为0.1mL/10g),立即计时,记录动物存活时间。
2.6 统计方法及结果判定
存活时间为计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 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P≤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受试样品组与对照组比较,存活时间延长,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则判定该实验结果阳性。
3 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
3.1 原理
动物断头后,由于脑供血终止,在短时间内脑中原有的血液和营养物质尚能使脑功能维持短暂时间,显示出有规律地张口喘气,以喘气时间为指标,可观察受试样品对脑缺血性缺氧的保护作用,凡能使脑耗氧降低的受试样品,均能延长动物喘气时间。
3.2 材料
剪刀 秒表
3.3 实验动物
同2.3
3.4剂量分组
同1.4
3.5 实验步骤
各剂量组经口连续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溶剂,于末次灌胃后1小时,各组动物(在乙醚浅麻醉下)自颈部逐只断头,立即按秒表记录小鼠断头后至张口喘气停止时间。
3.6 统计方法及结果判定
喘气停止时间为计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 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P≤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受试样品组与对照组比较,喘气时间延长,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则判定该实验结果阳性。
3.7 结果判定
常压耐缺氧实验、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实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三项实验中任二项实验结果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作用。
3.8注意事项
3.8 1 断头用的大剪刀必须锋利,断头时操作要敏捷,捉拿小鼠不宜反复多次或捉拿时间过长。
3.8.2 断头部位在小鼠耳根后部,切勿损伤延脑,否则断头后小鼠不显现喘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