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 商报 2004-8-17 | |
今年年初成立的中国保健协会,最急迫的工作之一就是制定“保健品行业标准”。记者不久前获悉,目前“行业标准”的初稿已经完成。“我们也希望正在完善之中的标准能够和国外市场实现‘互通’,相互承认,即通过我国行业标准的产品能够无障碍地进入国外市场,而通过国外认证的产品也可以进入中国。”此项标准制定参与者之一,中国保健协会评价中心的王兴主任告诉记者。 据了解,中国保健协会已经完成了椰岛鹿龟酒、中脉远红外床上用品等3个产品的功能评价,另有3个产品也即将完成功能评价。保健协会秘书长朱康年表示:我国保健品产业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使真正具有科技含量和保健功能的产品,从鱼龙混杂的保健品市场中脱颖而出,而中国保健协会的“产品科学研究与评价工作”,就是要为消费者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和带动全行业健康发展。“对受试产品的测试结果,无论好坏都要进行公告。”朱康年说。他表示,这些产品的评价经验为正式行业标准的制定打下了基础。 “保健品行业从来未有过标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某个产品的好与不好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口碑或者是广告。”王兴日前这样对记者表示。业内分析,目前保健品行业所缺乏的诚信,可能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够建立起来的,然而这个市场存在的巨大需求却持续存在。当消费者对国内的保健品信心不足,于是便把注意力转移到进口保健品之上。 记者在王府井、西单等繁华商业区的几家药店看到,进口或者合资保健品占据了药店的显著位置,桐君阁、永安堂甚至辟有销售专区。销售人员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不同种类的进口保健品,有深海鱼油、维生素、蛋白粉等等。这些洋保健品价格不菲,一盒“倍健”牌成人用维生素,售价90多元到100元不等,而同类国内产品最低的售价仅20余元。 “洋保健品并不比国内的好,但是由于消费观念的影响以及销售环节复杂,使得售价远高于国内同类产品。”王兴向记者表示。一些业内专家更认为:由于国内缺乏行业标准,使得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较低;不少洋保健品与其原产地以及中国国内的同类产品比较起来,毫无优势可言,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市场热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消费者对国内产品信心不足,做出的“不得已”的选择。巨大的市场缺口给伪劣洋保健品的渗透间接提供了机会。而保健品行业标准的出台,无论对保护消费者利益,还是促进行业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 商报链接洋保健品也存在混水摸鱼 据统计,近5年来,国外保健品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量每年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市场上的洋保健品,有相当数量没有保健食品批号、进口许可证,甚至没有中文说明。有的洋保健品上贴着打印的中文标签,也仅仅只是标注了产品名称,甚至有的包装上的英文说明与产品并不一致。但是这些产品照旧以不菲的价格在特殊消费场所的柜台上出售。例如:一些高档社区、会所、高级写字楼。据了解,通过正常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的洋保健品,其包装上应该有中文说明。 业内人士“报料”,在国内市场上悄然销售的一些没有批号的洋保健品,多由一些在国内注册的境外公司在中国生产,或由一些沿海城市的黑窝点仿制国外产品非法加工而成。另有一些洋保健食品是走私进来的,这些产品逃避了国家质量检验监督部门的监管,质量难以保证。市场存在需求,而消费者缺乏保健食品知识,或对洋产品盲目崇拜,无形中给了假洋保健品生存空间。 据了解,正规洋保健品须有“三证”,一、要具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国食健进字”批文。如果经销单位不是批文中的主送单位,应出具主送单位颁发给经销单位的授权书或经销合同书,否则,可能属冒用批文;二、要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发的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所有进口保健食品必须在包装上明显位置印刷或贴有中文说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说明书进行审核,看说明书是否与卫生部批文内容一致;三是要具备商品的海关关税、增值税纳税单。若商家不能出示这些单据,就极有可能是走私、贩私商品,这种商品的质量就不能有保障。 |